您当前位置:广水王氏宗亲联谊网 >> 寻根叙谱 >> 浏览文章
珍谱藏卷为宗脉---王聿槐(西余店)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7日

 

                                                                                                                                         珍谱藏卷为宗脉

                                        王聿槐(西余店)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春刻印的原版《王氏宗谱》,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几乎绝传。我家收藏的该谱1—4册到目前为止,是保管最完善、内容最齐全的珍贵文史资料。

为了妥善收藏这一历史文物,我们顶住重重压力,克服种种困难,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历历在目:

35年前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最受族人尊敬的文化人王仁章翻山越河摸黑来到我家,郑重地将一叠书本交给我。他语重心长地说:“你是族人中最明事的后生,我相信你才把这套比我性命还重要的族谱交给你,你一定要好好珍藏,千万不要丢失损毁。”当时,我是建设大队的会计,我知道大伯王仁章的日子很不好过。有人认定他有“历史问题”,已挨过多次“批斗”,又说他家中藏有“封、资、修”的东西,硬逼着他交出来。但为了王氏血脉相传有宗可依、有卷可查,他始终守口如瓶。我接过宗谱,深感肩上的担子重千斤。尽管我的祖宗三代历史“清白”,不会轻易被人怀疑,但是,如果万一被查抄出来,不单会计当不成,还有可能被划入“黑五类”,成为“阶级敌人”。因此,我小心翼翼地包了一层又一层,趁着天黑将族谱藏在我家顶棚的杂物之中。

时隔半月,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大伯王仁章还是如实交待了族谱的下落。于是,区政府工作组长卢某带着一帮人来找我,逼我交出族谱。我一看来者不善,冷静地与他们周旋。我说:王仁章是将《王氏宗谱》交给我了,不过,我是“革命造反派”,怎么能容忍“封、资、修”的东西到处泛滥,于是我拿到办公室,连同原来收缴的黄色小说、香纸蜡烛一起烧了。我不慌不忙拿出早已预备好的记有族谱和我妻子耳环、班指、作头等上交物品的清单给他们看。他们犹豫片刻后,终于相信了我的话,让我签上字,他们好回去汇报。事情并未因此了结,没过多久,文革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再次找到我,要我说出烧族谱的证明人。我说:“有一次召开生产队长会议,一堆‘四旧’物品给开会人带来不便,支书和大队长相信我,让我在散会后将‘四旧’中纸品一类的东西烧掉,以免多占场地。不信,你去问支书和大队长好了。”就这样,我谨慎机智地应对了一次又一次追查,《王氏宗谱》也由此逃过了一次又一次劫难。

逃过了政治劫难,并不等于《王氏宗谱》在没有危险。我家在一次搬迁时,就差点丢失族谱。

那是1978年,我家的新住房落成后,我正忙着收尾清场,我妻子就开始欢天喜地地搬家,由于她不识字,拆顶棚时错把族谱当废纸,连同家里的其他废品一起倒进垃圾坑里了。当我发现族谱不在时,心里真比失去娇儿一样难受,立即带着妻子到垃圾坑里寻找,经过一番折腾,族谱终于失而复得,我和妻子高兴得拥抱在一起。

《王氏宗谱》珍藏至今,历经沧桑,近百年后重现在族人面前,实在是王氏宗族的一件幸事。本人虽为族谱的珍藏做了一些事情,但也微不足道。为表达心迹,本人以几句歪诗作为感言,敬献给族人:

磐古开天衍子嗣,三皇五帝到如今。

千姓万谱记族脉,唯我王氏名最真。

不辞劳苦藏宗卷,只为王门享盛名。

注:根据孝感毛陈王氏记载,王姓、胡姓、陈姓、田姓乃正统炎黄子孙,但唯王姓最纯真。

 

 

 
 
世界王氏网 荆楚王氏网 湖北白兆山水泥有限公司 广水市绿草地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广能华发商贸有限公司 中华王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