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报
2016年第3期(总第10期)
广水王氏宗亲联谊会主办 2016年4月15日
勿忙的脚步
一提到广水一流的王氏祠堂,我们就自然会想起两位支系负责人王新洲、王绩刚来,他们每天清晨就匆忙的走在自己的岗位上。
王岗支系,骆店王家河支系地处偏僻,人口居住分散,想找两个人出来做联络工作非常困难。曾找过几个人,不是身体不适,就是为了生计奔波在外,要不是难以胜任。最后办公室的王升章、王兴荣把王岗、王家河支系的几位名人找到一块商量,大家一致推举德高望重、年近古稀之年的王新洲、王绩刚出来工作,此时两个支系的工作已落后一年之久。
两人上任后,他们想到的不是困难,而是办法。首先从基础工作做起,搞好宣传发动工作,于是制定了几十幅宣传面,每天背着它到处张挂。今天到天子,明天到关庙,后天到郝店……,凡是有他俩支系人居住的地方就贴有宣传画。一次,在孝感工作的王登猛先生回家,看到宣传画后,立即主动打电话找王新洲捐款伍仟元。不到两个月宣传工作颇有成效。2015年中秋节,王岗支系就筹资二十多万,人口经费超过百分之九十。骆店王家河之系也有十多万。
第二步做好在外的名人工作,先弄清他们的电话号码,通过打电话,发短信,让这些在外游子知道建祠堂一事,有机会回家自觉捐款。对那些没时间回家的,就把账号发给他们,便于捐献。王新洲特别感谢族人王茂勇,王登刚的支持,组织那些先富起来的族人,感恩祖先回馈王氏人,多次慷慨解囊。王绩刚更感动的是王茂清,他带头先捐十万,激发了本支系其他人捐资的热情。
致于人头经费的收起,确实很困难,现在人口居住是二次洗牌,住的相当分散,天南海北都有,即是在本市也不好寻找。王新洲、王绩刚经常到办公室来碰头,谈心得谈体会,共同出谋划策。最后还是决定从原村落出发,走村串户,边收费,边整理信息。对照族谱,无论他们住到哪里,王新洲,王绩刚就渗透到哪里,绝不漏掉一户。
王氏祠堂,规模宏大,要耗费一两千万资金,需举全族人之力才能完成啊!他们所到之处收获的多数是欢乐,绝大多数人关注祠堂建设,询长问短。家境优裕的千儿八百,条件不好的也要拿三两百元。最让他俩感动的患了绝症的几位病人,也拿出钱来,支援祠堂建设。王岗支系王 说,这几百元钱救不了我的命,我要对得起头上的“王”字。多感人的画面,多动人的言语啊!想想他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为祠堂工作呢?
有欢乐也有心酸,他们支系有不少人不认识他们,再加上现在骗子也很多,他俩遇到了各种的盘问和考察。王新洲到龙泉就有人要看身份证,以便核实身份,王绩刚到肖店有人盘问他身边有没有认识的人,证实他确实王姓人,这些他们都能理解。还有些人让人不能理解的事,他们也理解了。有人说做祠堂不起作用,对我没有关系,我不出钱,难道你不要我姓王了吗?遇到这类人,一般人恐怕会扭头就走,而他们不但没有离开,反而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为了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一般会变愁容为笑脸。
勤劳的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到今年的清明节,王岗支系捐款近六十万,骆店王家河支系也近三十万,他俩都表示再接再厉,当好纽带,激发宗亲热情,把王姓宗亲平台搭建的更大更亮堂。
王天才撰稿
2016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