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一一王近山
“我们盼望能有一本全面记录和还原父亲一生的书,看他自己跟自己较劲,都不敢催他。有时候我晚上睡觉前看他坐在电脑前,凌晨起床时看见他还在,早晨起来他还在写。”——王珍珍。
这个他指的是正在收集父亲材料的王岩,而这位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近山将军。
相信很多人看过《亮剑》,都会为其中的李云龙而痴迷。这位大名鼎鼎的李云龙,其原型就是王近山将军,甚至,王近山将军过往的某些方面比影视化的李云龙还要传奇。
然而,在王近山将军的身上有太多的坎坷,电视剧中也有一些小误导,因此王近山将军的儿子王岩苦心孤诣,想要写出真实的父亲,而这些努力就造就出了《铸魂》一书。
在儿女们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王近山。
1930年,15岁的放牛娃王文善,在大别山前下跪磕头,并且自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王近山。正是从那一刻开始,昔日的放牛娃已经死了,接下来活着的是赫赫有名的“王疯子”。
之所以叫他王疯子,是来源于他担任连长时期的一次肉搏战。
根据资料记载,当时他和敌人打的非常疯狂,两人抱着滚落悬崖,连头上都被石头戳了一个洞,但王近山还是忍痛拔枪,将敌人干掉。其场面极为凶悍,以至于电视剧都无法演绎这真实的场景。
因此,无论是敌人还是部下,都称他为“王疯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王疯子,在数次血战中不仅没死,而且越战越勇。
从红军时期的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重叠设伏七亘村、敌人腹地“闹天宫"、韩略村全歼日本观战团、爷台山大捷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血战大阳湖、智取襄阳城、解放重庆,再到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
王近山的大半辈子都是战斗,每一场战斗都打得十分精彩,打出了血性,打出了传奇。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出众,所以他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时,就几乎履历了所有部队,并且担任军事主官,在当时被称为“二野的朱可夫。”
当时毛主席在延安接见他的时候感慨:人家说你是王疯子,我看那不叫疯,那叫革命的英雄主义。
邓小平同志对他也印象深刻,例如1946年的定陶战役中,面对国民党整编第3师的压迫,野战军司令部一度气氛消沉,大家都不敢发言,时任政委的邓小平也是抽了一根接一根的烟,在思考着对策......
就在这时候,王进山冲了出来,一把甩开了旁边的政委,然后高声说道:我王近山今天在这里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的整三师,我就不回来见你们。我们六纵队要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如果打剩一个旅,我去当旅长。打剩一个团,我去当团长。大剩一个连,我去当连长。全纵队打光了,我对得起党,对得起太行的父老乡亲们。
这段壮志凌云的发言,深深的触动了刘伯承和邓小平,众人最终同意他的请战,而他也不负众望,最终咬牙打赢了这场胜仗,再一次诠释了他“王疯子”的美名。
后来有记者专门对王岩进行采访:“这种仗他也敢打?”王岩则自豪的表示:“疯啦?这才是王疯子的疯。并非草莽不讲策略,他疯的谨慎,疯的有套路。他有很多的习惯,从不着急下结论,喜欢看看再说。打仗前喜欢精算成本,认为打仗就是要占便宜。战前给士兵们改善伙食,注意观察和感受士兵们的情绪。而且他经常在战前动员做足,总说,五行不定,输个干净。”
从王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王近山的确比电视剧中的李云龙更加具有魅力,因为他比李云龙还要更加疯狂,而且疯狂之中又有着大智慧,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得到毛主席和邓小平的高度认可。
因为战功赫赫,所以在建国以后他就出任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后来来到朝鲜战场,打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他又因为表现出色,担任了公安部副部长和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本来王近山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接下来也应该获得无尽的荣光。但是,刚刚解下战甲的他,却遇到了莫大的问题。原来他的结发妻子韩岫岩的嫡亲二妹韩秀荣爱上了他,而且闯入了他的情感生活。
结果不言而喻,他发生了家庭问题,而且也激怒了妻子韩岫岩,为此她直接一纸诉状告到了中央。王近山也是牛脾气上来了,他居然也把离婚诉讼递给了中央。
这下子可闯了大祸,当时又赶上了整风,为此领导人给他下最后通牒:收回离婚报告,此事就算了,否则一定会受到处分。
但王近山刚强了一辈子,怎么可能会妥协。因此,这就爆发了1964年的王近山离婚案,此事震惊全国,整个军队为之震动。于是,王近山被当做典型案例来处理,他被撤销了大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调往河南农场,担任副厂长。
那一刻,王近山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从未服输的王近山第一次感到了失落。不过,王近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老老实实在农场接受改造,带着农村的小伙子们,好好建设社会主义。
直到1969年,王近山在自己的老部下肖永银的授意下,写信给毛主席和许世友。
许世友随即将他交给了毛主席,当时毛主席心情很不错,也的确非常思念这位爱将,于是就对许世友说:“许世友哇,你不是要王近山吗?那就把王近山给你吧。”
就这样,王近山成为了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虽然回到了部队,但很多人都表示心酸,毕竟王近山当年是何等名将,当一个副参谋长还是有些让人唏嘘不已。
因此在1974年,李德生从沈阳到北京参加政治局会议,期间专门去看望了邓小平,并且向他反映了王近山的近况。
一开场,李德生就回忆起了在六纵的日子,然后又聊到了当年精彩的定陶战役。小平同志听得大为感慨,也勾起了对于王近山的回忆。
在了解了王近山的近况后,他感慨的说:任何时候不能忘记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出贡献的同志,我来给他安排如今大会常委会的人选,中央讨论过了,大概没有军队代表的位置,就给王近山安排当全国政协常委。
就这样,在邓小平的安排下,王近山成为了政协常委。然而,眼看着要回归的王近山却顶不住了,在1974年的时候,他的身体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当时他因为大吐血不得不住院,经诊断是胃癌。之后1978年4月,病情继续恶化,王近山已经神志不清了。但他还在不断的询问:“敌人打到哪里了?我们谁在那里?”
一旁的儿子只能含着眼泪说:“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听到这话后,王近山这才松了一口气:“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安心睡一觉了。”
然而,就这一觉睡过去了,1978年5月10日,王近山在南京去世,享年63岁。当这一消息传来时,邓小平立刻作出指示:王近山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一定要办好,悼词我要看。
之后,他将悼词进行了修改,将他的葬礼级别提升到大军区正职。在众人的哀悼下,王近山走完了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1993年,邓小平再一次为他亲笔题词,也是为他的一生进行了总结:一代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