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广水王氏宗亲联谊网 >> 宗亲动态 >> 浏览文章
宗亲代表参加汉川王氏陵园竣工庆典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02日

 

 

宗亲代表参加汉川王氏陵园竣工庆典



 

 

    2025年元旦,清风拂面,暖阳高照。王文礼、王茂勇、王章国、王安章、王天才、王立波、王建华、王立清、王立高、王新强等21位宗亲代表,参加汉川王氏陵园竣工庆典。


 

微信图片_20250103092017.jpg

 

 

 

 

 

 

   王氏陵园坐落于汉川市新堰镇冯家湾,由当地宗亲自发筹款建成,古朴典雅,庄严肃穆。陵园大门口墙上黑色花岗石上《王氏陵园誌》上镌刻着下面的一段文字“本宗族原系应山小学街‘三槐堂’支系,清宣宗年间由杨氏太母携41媳南逃,几经辗转落难于此地芦草丛中,盖茅棚避风雨,捞鱼虾填饥腹。后因水土不服,杨氏领(长子)大堂、(次子)大强返回故里。三子大贵、四子大发留守垦荒,先后置熟田70石(音“担”),又被逼迫执(置)清币陆佰余元购买荒湖陆百亩,经营生息。


微信图片_20250102155807.jpg


 

 

微信图片_20250103092050.jpg

 

   始迁祖大贵公早逝,大发公续常氏育31女:有典、有元未立,三子有才娶龚氏,育71女,前四男立家,后三男夭折,有三男延后裔。

 

微信图片_20250103092000.jpg


微信图片_20250102155934.jpg


    岁月轮回,历经二百多年时势变迁,人口达到130多人。大发公前后之已故宗亲遗骨均安葬于此。

 

微信图片_20250103092039.jpg

 

微信图片_20250102155855.jpg


   伫立陵园, 每一块墓碑都铭记着激荡人心的故事。在这先人安眠的尊崇圣地,凝聚着三槐王氏后人的回忆与缅怀、深情与敬仰。


 

 

   整个庆典仪式组织得井然有序,隆重而热烈,简朴而庄严。庆典仪式由王聿超主持,广水宗亲代表王茂勇高屋建瓴,从“感谢+凝聚+传承”三个维度阐述了三槐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对汉川宗亲提出了厚望与期待。汉川宗亲代表王新浩致答谢词,王四贵深情致辞,热情讴歌了先祖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绝地求生的创业历程;回顾了从先祖“大”字辈到现在“诗”字辈七代人在异地他乡繁衍生息的峥嵘岁月;更对下一代表达了美好未来的殷切热望和卓越追求。

 

 

 

 

 

    三槐王氏同根生,广水汉川一家人。庆典仪式结束后,两地宗亲依依不舍,远道相送,共同约定今后要继续加强联系。 王安章 王章国报道

 

 

附:

冯家湾王氏家族陵园竣工典礼仪主持词﹍﹍王立超

答谢辞﹍﹍﹍﹍﹍﹍﹍﹍﹍﹍﹍﹍﹍﹍﹍﹍王新浩

来宾代表致贺词﹍﹍﹍﹍﹍﹍﹍﹍﹍﹍﹍﹍王茂勇

王氏陵园竣工典礼仪式总结讲话﹍﹍﹍﹍﹍王四贵

 

 

 

 

冯家湾王氏家族陵园竣工典礼仪主持词

王立超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今天是农历甲辰龙年十二月初二,适值阳历公元2025年元月1号,又是一个新年的开始,大地草木葱郁,万物欣欣向荣。这里德以载物,文脉绵延;天地人和,万物繁盛;万代功业,待我后生。在这个风和日丽的吉祥时刻,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王氏族人,怀着对家族先辈们无限敬仰的心情,在这里共同见证汉川市新堰镇冯家湾王氏家族陵园圆满竣工。家族陵园,乃我族先辈英灵之栖息圣地,也是后世子孙缅怀追远之精神家园,它承载着家族数百年的厚重历史,凝聚着每一位宗亲对先辈的深切敬仰与无尽思念。这次庆典是冯家湾王氏家族历史上的一件大喜事,为祭奠先辈,全体家族成员及广水老家宗亲们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成就了今天这桩美事,谢谢你们!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的先辈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留给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庆典不仅仅只是工程竣工,这里的一砖一瓦凝聚了众多家族成员的心血与努力,饱含着全体宗亲对家族传承的坚定信念与执着追求,它的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它的每一块石碑,都铭刻着家族的荣耀与传承,更是家族血脉和亲情的延续。今天咱们王氏家族的各位长辈、兄弟姐妹、侄男侄女,以及远道而来的各地宗亲代表近200人,带着这份虔诚和对先辈的无限思念欢聚一堂,此情此景,令我感到无比神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至此,我仅以个人的名义,向远道而来的王氏长辈、兄弟姐妹及光临庆典的各位宗亲、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现在宣布冯家湾王氏家族陵园竣工典礼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   鸣炮

第二项   上香(从长辈开始,每人一炷香,依次进行)

第三项   揭红

第四项   来宾代表致贺词

第五项   王新浩先生代表王氏家族致答谢辞

第六项   陵园筹建委员会主任王四贵先生代表筹委会作总结讲话

第七项   向先辈行三鞠躬礼(一鞠躬,感谢先祖赐予我们生命与血脉,让我们得以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二鞠躬,感谢先祖的教诲与榜样,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三鞠躬,愿先祖之灵永存,保佑我们家族繁荣昌盛,子孙后代幸福安康)

第八项   合影留念,让全体宗亲留下美好回忆

第九项   庆典仪式结束,全体人员退场,燃放礼炮

 

 

答谢辞

王新浩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家族长辈、亲爱的宗亲们:

  大家好!

在这意义非凡的时刻,家族陵园竣工典礼即将落下帷幕,我谨代表家族理事会,向每一位出席今天活动的亲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回首陵园的建设历程,我们感慨万千。从最初的动议到规划设计,从破土动工到如今的圆满落成,这一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但更有无数的温暖与感动。我们要深深感恩家族中的长辈们,是你们的高瞻远瞩,为陵园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你们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始终坚守对家族传统的敬重与传承,你们的智慧与经验,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感谢为陵园建设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家族中坚。无论是在施工现场忙碌奔波,还是在幕后精心筹划,你们都毫无怨言地付出了时间与精力。每一块基石的铺设每一处景观的雕琢,都凝聚着你们的汗水与心血。更要感谢在建过程中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的场方领导和冯新窑退休老职工们,是你们的高尚风范,给了我们陵园建设基础的土地,让我们的陵园建设更加完善、更加精美。这份情谊,家族上下将铭记于心,永志难忘。还要感谢家族三代人和各位戚亲抱团取暖、众人拾柴,涌跃资捐款捐物,有力的支持了陵园建设工程。

家族陵园的竣工,只是我们传承家族文化征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它将成为我们缅怀先祖、凝聚亲情的重要纽带,让家族的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持家族团结、互助、进取的优良传统,共同守护这片家族的圣地,共同书写家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后,再次向所有为家族陵园建设付出努力的亲人和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与感谢!愿家族繁荣昌盛,福泽绵延!谢谢大家!

 

 

 

来宾代表致贺词

王茂勇


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参加汉川市新堰镇冯家湾王氏陵园竣工典礼,可谓三生有幸。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全面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愉悦情怀之季,这座陵园的竣工和今天的庆典仪式所散发出来的热烈气氛,把我们本来就高兴的心情一下子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为之喜悦,我作为来宾代表和大家一起,为这座陵园的建成和今天的庆典仪式的如期举行表示热烈地祝贺!

近两百年来,徒迁此地的宗亲们,伴随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受尽了欺凌与磨难,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让广大人民群众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然而王氏《三槐堂》的人丁因历史的变迁散居在国内外各地,这座陵园的建成同样也是王氏《三槐堂》的集体结晶,也是愐怀先祖,造福子孙的大事件。 

因此,美好的时代也赋予了我们后人传承家族历史的文化责任。

这座陵园的建成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顶层设计的路线、方针、政策符民心合民意,激发和调动了全体宗亲为传承王氏《三槐堂》的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它证明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姓氏历史文化就是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在中华曲折的历史进程中,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难,无论社会环境变化多么险恶,都泯灭不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一旦春风化雨,它将喷涌而出,并随着社会政治发展方向飞速进取;它展示了千百年来,三槐世家的名人英雄们,传承到现在的精英和仁人志士,为发展和厚植王氏《三槐堂》的历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表现了宗亲们为抢救、发掘传承王氏《三槐堂》的历史文化给予了积极支持的赤子情怀;同时它也构建了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历史文化精神的交融。据止,我代表老家的所有人丁和前来参贺的各位来宾,为在此安息的先辈们表示深深的愐怀;向为陵园构筑提出动议、讨论、研究决定的主持者,为组织实施建筑工程过程中呕心沥血的管理者,为积极捐资的无私奉献者,以及涵盖为这座陵园给予关心关注关爱的全体宗亲、戚亲和异姓族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并为今天的竣工庆典仪式圆满成功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

  谢谢各位!

 

 

 

王氏陵园竣工典礼仪式总结讲话

王四贵


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好!

今天是冬至后的第十二天,按照常理,应该是寒气逼人,寒风刺骨。然而,今天我们却用虔诚的心态和团结的力量,用时34天的时间高效优质的将这座陵园拨地而起。在这寒冷的季节里,大家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也让这座陵园焕发了生机和热情。我作为家族代表,感谢各位的支持与参与,并愿与大家共同分享今天的喜悦。我将从感谢、凝聚、传承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座陵园竣工的感悟。

一、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天时与地利,或曰“黄天厚土”。我们将黄天视作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顶层的决策对我们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我们所依赖的后土,即在我们身边的基层领导和人民群众,特别是感谢中洲农场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冯新窑几位退休职工的无私奉献。他们不仅慷慨提供土地,还在施工过程中给予了热心的帮助,使得工程能够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其次,我们要感谢全体宗亲。是你们的慷慨解囊和无私奉献,使得陵园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一条微信发出,各户的钱款如潮水般汇集而来,特别感谢聿兴二辈的晚辈们,你们不计较,不攀比,毫不吝啬,按各自的承受能力助款,为家族的未来贡献了力量。你们的虔诚与关心,让我们对陵园的规划、设计、建造给予了十足的底气。

我们还要感谢工匠精神,正是你们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打造这座古朴、庄重、典雅的陵园。这座陵园的建造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体现了对我们家族的深厚情感。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来宾和戚亲的到来。你们的鼓励与支持,为我们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将这座陵园建成,完成了这一份厚重的历史使命。至此,谨让我向所有关心、关注、支持这座陵园建设的所有来宾、威亲和宗亲们再次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凝聚

凝聚力就是团结的力量。在这次陵园建设过程中,就充分体现了团结一心,群起拱卫的集体精神,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了令人震撼的集体力量。我们的家族人数并不多,但就是凭借着大家的团结与支持,才能够顺利完成这一伟大的事业。正如国家所强调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我们家族的团结也为这座陵园的顺利竣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无论是国家,还是家族,或是家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互相扶持,才能够形成强大的活力、张力、威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传承

先祖是我们家族的根基,是我们文化的源泉,他们的智慧、勇气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不朽榜样。修缮先祖陵墓,不仅是对先辈的缅怀与敬仰,更是对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建造陵园是更好保护陵墓的有效措施,它承载着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对末来的期许以及对家族团结与兴盛的不懈追求。在此,我想着重强调一下继承的问题,我们要继承先辈呕心沥血的养育后代的伟大精神,要向先辈们一样,不畏艰难因苦,奋发图强,才有今日和未来的家族荣光。

我给大家疏理一下家族历史。政香公与杨氏开宗,育四子,唯第四子大发续后,大发公与常氏育三子一女,唯第三子有才公祠后,有才公与龚氏育七子一女,虽有一、二、三、四子立家,最终只有一、三、四子继后,就是我们这群人。远的不说,近代以来,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20年的出生只有五男;五十年代只有两男三女;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25年左右是家族人口聚增的黄金时代,共育十九男十二女;八十年代至今五十余年,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约束,人口出生率十分缓慢,特别是近年来,物价上涨,生活要求高,经济压力大,还有个人享受主义作祟,加上各种不良攀比之风等,因此对养育后代十分谨慎。我在这里呼吁,凡有生育能力的都要向先辈们学习艰苦奋斗精神,勇敢的承担起传宗接代的责任,继续保持家族兴旺繁荣。俗话说有人就有世界,没有人,钱财又几何!我想我们这个家族其它的都可以跟着社会走,唯独人丁繁衍是重点,尤其是新字辈往后几代人,更要慎之又慎,我们的长辈们在世时,只要谈到家族的过往史,就会不禁泪湿衣襟。

我撰写的陵园志,主要反映的是我们这个家族在近 200年的历史长河中承受的悲凉、悲愤、凄苦、凄楚,只是不能用这组词而己。如悲凉那是人口折多存少,说悲愤那被迫无奈买湖水,忆凄楚那就是嫂求叔,金线钓葫芦,谈凄苦那是衣不遮体,饥不裹腹的先辈们、承载着当时的社会压力,吃荨根,喝锈水,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今后,我们这个家族的所有人丁都要本着爱党爱国的精神,在职场任职的要稳中求进,廉正为公;在商海拼搏的要诚恳守信,厚德载物;在外务工的,要在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业主那里,坚持数年必有佳绩;其他从事各项各业的只要学好技术,艰苦奋斗,必能致富;还有退休养老闲赋在家的也要一如既往的爱党爱国,向晚辈们传输好家族历史文化,颐养天年。

我要再次提醒大家,家庭并非只有物质才能让人安定幸福,血脉相传,家族的延续才是最根本的事业。让我们向先辈们学习,珍惜每一个生命,传承家族的繁衍与美德。

我们利用陵园竣工庆典的同时祭奠先辈,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们要继续秉承先辈的厚德,发扬家族的优良传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步伐,投入到家族的建设与发展中去。同时我们也呼吁全体宗亲,无论身处何方,都要心系家族,常怀感恩之心,共同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家族荣耀与尊严。最后让我们再次向所有关心、关注、支持王氏陵园建设的宗亲、戚亲、来宾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愿先辈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家族繁荣昌盛,子孙后代平安幸福!

谢谢大家!

2025年元月1

 


 

 
 
世界王氏网 荆楚王氏网 湖北白兆山水泥有限公司 广水市绿草地食品有限公司 北京广能华发商贸有限公司 中华王氏网